简报2014年第1期(总第1期)——吸光性物质对冰冻圈快速变化的影响研讨会在兰州召开
时间: 2014-12-08 14:00 点击: 次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冰冻圈快速变化的关键过程研究”和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半球冰冻圈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的联合支持下,于2014年7月10日在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了主题为吸光性物质对冰冻圈快速变化影响的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候中心及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40余名人员参加了会议。中科国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王宁练研究员、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主任任贾文研究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别由任贾文研究员和康世昌研究员主持。
会议伊始,任贾文研究员通报了院重点部署项目“冰冻圈快速变化的关键过程研究”已获批准。同时指出,本次研讨会的议题“吸光性物质对冰冻圈快速变化的影响”是项目的关键创新点之一,对整个项目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到会的各位专家能给予中肯的意见。
随后,项目首席科学家康世昌研究员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及项目组成员对此次会议的积极参与和关注。同时就项目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由此确立的科学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进行了介绍,强调吸光性物质对冰冻圈快速变化研究的意义。李忠勤研究员、窦挺峰博士、李慧林博士分别介绍了雪冰中吸光性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吸光性物质的辐射强迫及其对冰川物质-能量平衡的影响模拟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康世昌研究员、丛志远副研究员就吸光性物质的野外观测及室内分析予以介绍。韩添丁副研究员对疏勒河上游水文过程的监测研究进行了汇报。
此后,项目组成员对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会议统一了观测实验规范,确定了典型的观测冰川、观测和采样的时空分布、人员组织及协调等。拟定于7月下旬集中在老虎沟12号冰川开展野外观测培训,8月组织3个野外考察队,分别在青藏高原的西部、中部和东部开展为期1月的冰川强化观测。会议最后,康世昌研究员感谢各位专家的建议,并要求项目组成员在即将开展的野外观测工作中积极、认真的落实好各项细节,力争项目的顺利实施。